东营银行,作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先锋,近年来积极拥抱互联网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金融服务。为此,银行投入大量资源,在2019年建设了分布式互联网信贷核心平台,这一平台不仅为东营银行打开了全新的业务渠道,更在行业内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近几年,东营银行互联网贷款类业务发展迅速,该平台已承接行内大部分互联网贷款业务,通过自营贷款、以及与百信、360、还呗、消金等众多知名合作方的深度对接,实现了个人、小微、对公的自营类、助贷、抵押类、信用类、保证类等丰富贷款品类和业务模式的全面覆盖。这不仅大大拓宽了东营银行的业务范围,也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贷款选择。
互联网贷款业务具有大并发、大流量、大数据量的特征,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极高。东营银行的核心平台系统成功承接了千万级客户、近亿级贷款账户,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处理能力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,东营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信创国产化要求,在该系统上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ndb数据库,承接原有Oracle12的数据,sundb数据库以其高性能、高安全、高稳定性等特点,为东营银行的互联网信贷业务提供极致的性能支持。通过sundb数据库的应用,东营银行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,也确保了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,提升了账务核对的时效性。
在本项目中,鉴于银行业务的迅猛增长、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银行科技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,现有系统已承载千万级别的客户量,千万级账户量,存量亿级交易数据,同时在与头部合作方对接时,业务上对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。因此,我们启动此次系统升级项目,决定采用SUNDBv5.0高性能关系型数据库,旨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性能、稳定性、安全性及自主可控程度。通过此次升级,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支撑银行业务的发展,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,并满足合作方对系统效能的极致要求。同时,这也符合银行科技自主可控的战略方向,有助于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。
在本项目中,基于行内原有的分布式互联网信贷核心平台,引入SUNDB 高性能关系型数据,将Oracle12C 的存量数据通过迁移工具迁移到SUNDB数据库,通过配套的数据核查工具进行核对校验,通过SUNDB数据库管控平台提供便捷化的运维管控。
(1)在应用层,我们保持原有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不变,原有系统提供了前置网关、联机业务、批量业务、风控引擎、贷款账户核心、会计核算、客户管理、产品管理、支付中心、对账管理、运营管理等模块,采用JAVA开发,使用springboot、Springcloud的技术栈,系统在设计时构建了接入层、服务层、组件层、数据访问层,所有的数据库操作均封装在数据访问层,并且采用标准化sql进行建设,并没有使用任何数据库的特性、特性函数等功能,因此在数据具切换时可快速接入不同数据库,大大降低应用适配数据库的改造难度。
(2)在数据层,原有的Oracle12C数据库中亿级数据通过迁移工具迁入SUNDBv5.0数据库。SUNDBv5.0数据库以其高性能、高稳定性、高安全性等特点,能够更好地支撑信贷核心平台的业务需求,基于当前规划和资源情况,采用sundb 1*3的集中式架构进行部署,充分发挥SUNDB数据库灵活部署的特性。未来,随着业务量的增长,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扩容,确保平台的可扩展性。
(3)数据划分:将原有的数据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分析划分,将高频访问的数据以及T-2日数据存放在内存中,大幅提升了数据访问效能,提升了对账核对的效率,提供了多轮次及时核对的能力。
(4)迁移:数据迁移过程中,使用科蓝提供的SUNDB迁移工具通过可视化的操作平台,将Oracle数据库的ddl、dml的数据对象自动化的完成迁移及迁移后核对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。
通过本次采用SUNDBv5.0高性能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系统升级的项目,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:
(1)在性能方面,系统实现了大幅提升,原有交易性能有了30%的提升,尤其对账交易有近1倍的提升,具备了多轮次核对的能力,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处理效能,提升了业务合作场景中的账务核对的及时需求,有效提升和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;
(2)通过数据库管控工具实现了数据库的可视化、数据化管理,极大地提升了管理运维效率,同时简化了操作流程,增强了管控便捷性。这不仅加强了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,还确保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。
(3)在弹性扩容能力方面,新系统展现出了强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。随着业务量的增长,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数据库资源,实现弹性扩容。这种能力确保了系统能够持续、稳定地支撑银行业务的发展,为银行的长期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综上所述,本次系统升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不仅提升了平台性能、提升运维效能,还增强了系统的弹性扩容能力。这些成果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银行科技自主可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。